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读书是一个漫长的旅程

[复制链接]
责任编辑 发表于 2022-7-29 14:44:09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5782
  所谓读书不是只读一本书,不是读肤浅拙劣的书,而是广泛地阅读各个领域,具有深度,引人深思的书。培根曾言: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”,斯言凿凿,所读内容的不同影响一个人的视野与品性。读书是一个漫长的旅程,在途中我们可以变得愈加聪慧,提高素养,做到心静。



  读书给予人知识,使人智慧。苏格拉底说过:“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。”一个人若没有不断获取新知的过程,那么他所拥有的知识范围就是局限的,因此他就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,从而无法成为一个智慧的人。因为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,所以没有经过大量的阅读的人的知识面是狭窄的。书本就好似一个运输工具,将知识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人们的大脑,使人成为一个智慧的人。不读史书,何以感受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与魅力;不读科普类的书籍,何以通晓生活中的奥秘;不读名著,何以了解过去,开创未来。诗人刘向声明:“书犹药也,善读可以医愚。”小时候笨得出奇,而后却被评为上海特级教师的钱梦龙先生也承认读书是治好他“愚病”的灵丹仙药。可见,从书中,我们可以获取新知,增长见识,拓宽视野。正如大学问家林语堂所言的读书的目的在于“开茅塞,除鄙见,得新知,增学问,广见识,养性灵”。
  当知识内化于心形成价值观后,其外化与形的表现就是个人的素养。所以,读书不仅可以拓宽人们的知识领域,还可以提高个人道德素质,培养高尚的德行。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尊崇的英雄与榜样,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,塑造个人人格魅力。《大堰河—我的保姆》告诉了我们生活因真爱而美好,因美好而感恩,要心存感激,学会回报,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;《论语》集孔子之思想,蕴含中华传统美德,其中的核心思想—“仁”“礼”,在当今社会仍然被普遍认可,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充分体现;读《老人与海》可以感受到面对荆棘与困境时“人可以被打败,但不可以被消灭”的坚强毅力。
  读书可以营造淡雅的心境。 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提到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可见淡泊宁静的心境对个人的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。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,人们做事难免会内心浮躁,急于求成。注重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而忽略精神上的富足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。然而要想静心,就必须把注意力由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。乔布斯曾有一言“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成果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。”专攻科技,居于科技前沿的乔布斯仍然能够不忘记阅读,选择与哲人苏格拉底进行思想精神上的交流。这也正是他能够在激烈的科研竞争依旧保持内心的宁静,追求精神的更高处,而不在物质的诱惑中迷失自我的原因。
   读书扩充了人们的知识库,提高了个人素质与道德修养,使人在喧嚣尘世中营造静心的境界。开卷有益,毋庸置疑。然而,据调查研究表明,中国人均阅读量不及发达国家一半,短视频,游戏等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,一个不愿意读书的民族,凭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?
  放下手机,不如去体会下边城的人间真情,去感受下瓦尔登湖畔明媚的阳光,去看看陕北黄土地上平凡的世界吧!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官方微信
官方微信
模板大全
写手接单
意见
反馈